恒生电子,利润暴跌
马云在股市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不是阿里巴巴,而是恒生电子。
2014年,阿里巴巴如日中天的时候,马云在资本市场开启了疯狂“买买买”的模式,证券板块的华泰证券,新零售业的苏宁易购、居然之家、新华都、三江购物,还有传媒领域的分众传媒、华谊兄弟、光线传媒。
不过真正赚钱的还是他在当年4月,斥资33亿元通过实控的浙江融信拿下恒生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控制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
恒生电子也是争气,在马云入主后经营和业绩稳健增长,市值也比其入股时翻了好几倍。特别是2014-2021年间,恒生电子营收从2014年的14亿来到2021年的54亿,扣非净利润从2.88亿涨到9.46亿元。而恒生电子市值从马云入股时的120亿附近来到802亿,增长5.8倍。
如此算下来,光这一笔投资,马云就净赚了将近90亿!
只是恒生电子最辉煌的时候,也就到这为止了。今年他们半年报一发,让市场大失所望。
8月24日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6亿元,同比增长0.32%,增速无限趋近于0。
归母净利润2989.03万元,同比下降93.3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6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仅为0.02元!
恒生电子对利润骤降做出的解释是:
赢时胜的公允价值降低导致公允价值收益同比大幅下降。公司投资的联营企业的利润和分红同比减少。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减值损失同比增加及政府补助同比减少。
对于恒生电子的经营状况,专家们也普遍认为其短期业绩承压,但收入稳定符合预期,需求端业务未来可期。
但是市场对这种并不买账,也不看好恒生的未来预期。回想2023年4月,恒生电子股价一度超过58元/股;短短一年多时间,股价下跌超过67%!
而这个趋势还在持续,资金的流向已经表明了态度,你可以怀疑他们的人品,但不可否认这帮人的智商。
金融“卖铲人”
早在去年就有传出马云可能要“抛弃”恒生电子的传闻。
2023年1月,恒生电子发布公告:马云不再是实控人。
权益变动后,因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恒生集团母公司蚂蚁集团的情形,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亦将由马云先生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但实际上只是一次控制权的转变,阿里并未减少对恒生的持股,风波不断的马云,始终都没有动抛弃恒生的想法。
事实上恒生过去对于马云和阿里而言一直是特殊的存在——曾经是唯一由马云担任实际控制人的公司。这是一家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的供应商,主要为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软件产品、软件服务以及金融数据业务。
恒生电子,乍一听感觉是个半导体元器件的公司,但其实是一家计算机应用行业的企业。
1995年,恒生电子由8位工程师在杭州成立。三年后,他们在中国一战成名。
1998年,中国证券行业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创新:银证转账系统。
这个系统把股民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与证券公司的资金账户联系在了一起,加速了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而推出这项历史性创新的便是恒生电子。
证监会的领导认可了这个系统后,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开始使用,这也让恒生电子走上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并于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因此一跃成了金融服务行业龙头。
2007年,恒生电子出现了一个最重要的转变:。它的核心事业部也从4个发展到了7个,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再是开发软件的,而是“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与网络服务公司”。
2013年,恒生电子的商业模式重心再度偏移。此时,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滚滚而来,冲击着各行各业,金融行业也在这个压力下开始转变。
恒生电子提出了“开发平台战略”和“互联网转型战略”,并很快做出行动,调整了自己的“作战部队”。它先是取消了证券事业部与基财事业部,重组为新部门资本市场业务线,还设立了互联网服务事业群。
所以,从2014年开始恒生电子的毛利率一下子就提高到90%以上。也在这一年,马云入主恒生电子。
简单来说,恒生电子就是证券行业的“卖铲人”,不论市场牛熊,都能在各个机构的背后,坐着数钱,属于躺着赚钱的行业。
跟恒生电子拼毛利率“股王”贵州茅台都曾不是其对手,堪称“金融IT界茅台”。以2018年为例,当年恒生电子的产品所在行业毛利率均在90%以上,尤其是资管业务、财富业务、互联网业务毛利率都超过99%;而贵州茅台的毛利率为91.14%,略逊一筹。
这个毛利率都不禁让人发出感叹,你们的东西都是抢来的吗?!卖100块的东西成本只要1块钱,世上还有这么赚钱的业务!
所以,这家公司的实力也不容小嘘,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比重在金融IT里面排名前三,市占率在行业中稳居第一,并且扣除2016年的罚款事件,恒生电子ROE连续数年超过15%。
这也是为什么恒生股价跌去差不多70%,马云都没动过抛售股票的想法。
铲子卖不动了?
在金融这个领域,恒生电子几乎是垄断性的存在——
业务几乎覆盖了金融行业的所有细分领域,同时参与上海清算所、新三板等金融市场基础建设,拥有在行业的标杆地位。
曾经有一家叫大智慧(香港)的公司向恒生电子发起过挑战,如今已经成了恒生电子的并表企业,控股96.45%。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这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作为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企业,恒生电子受到了这两年来金融行业萎缩的影响——各大金融公司就络绎不绝宣布了“降本增效”计划,向来以高薪酬、大发展闻名的金融行业裁员潮、降薪潮,暗流涌动,从年初一直吵到了年末……
客户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恒生的情况自然只差不好。前面已经提到了营收和利润的下滑,我们再切换一个视角来看,恒生的困境其实比预期更严重一些。
8月份出来的半年报,与去年相比,半年时间内的半年时间内的员工数已经减少了500多人。
人均创收、人均创利都在下滑,而且幅度不小。
虽然人均薪酬没找到去年的数字,单就今年35万的水平,应该下降不少。
同时,公司在半年报中称:
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处于攻坚解决期,前期爆发的风险还未完全化解,导致资本市场的发展可能还需要经历不短的转折过程,当前的挑战和压力还在不断加大。
如此看来,就连恒生电子自己都认为最坏的日子还没到。
从长远趋势看,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
中国证监会沿着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加快推动资本市场“1 N”政策体系落地实施,分阶段提出未来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发展目标,发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
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但从当下情况看,“1 N”政策体系发力需要时间才能见效,所以恒生电子最好的策略就是赶紧收缩战线,先保命,熬过这轮资本周期。
但从恒生的一些操作来看,他们天生就有“不务正业”的基因在。比如2022年上半年,恒生电子就因投资的赢时胜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较大,直接亏损了。
赚了钱不做别的,学散户炒股,是有一些投机的成分。
而炒股收益基本是靠天吃饭,不确定性很高,并不是每年都能赚大钱。用某些老板的话说,一把梭哈,要么会所嫩模,要么我就是嫩模!
目前,恒生的账上还趴着35.43亿的金融资产,这项业务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
如今恒生电子市值已经跌破了300亿,不如把这些金融资产都卖掉,用这些钱来回购自家股票并予以注销,如果管理层真这样干,就更好了!
或者更简单些,通过特别分红把这些钱还给股东,让股东增持公司股票,让公司心无旁骛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主业,也是一件好事。
恒生电子的管理层需要清楚认识到,自己以前能搞到90%以上的毛利,超过茅台的水平并非IT行业的常规毛利率,是金融业大客户一掷千金的结果。
这几年地主家都没余粮了,恒生真的不考虑出路了吗?
|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