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老友闲聊,老友伤感地说:
自己见过的人越来越多,圈子反倒越来越窄了。
微信除了老婆孩子家族群的消息,鲜少有其他人的问候;
手机常年开机,零星的来电不是营销,就是诈骗;
公司的聚餐,推辞的多了,同事们也默契地不再发出邀约。
“我是不是越活越倒退了?”
我说恰恰相反。
当你熬到独自喝茶、独自散步、独自看书、独自听音乐,没有电话、没有聚会,而却能自得其乐,那便是你人生新的开始。
不是情商变低,而是不再将就自己
三毛曾在书中写道: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了负担和承担。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
收到最后,一屋好书,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必在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时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
告别外界喧扰,寻得内心清净的独处,把自己安顿好,才能安静而轻盈地享受生活。
贡嘎来松 摄
不是生性孤僻,而是找到了自己
很多时候,拥挤的人群就像一片迷雾森林,你唯有大胆走出来,才能看清自己想走的路。
独来独往的人,往往有着清晰的目标与极强的自制力。
他们宁愿忍受孤寂,也不在热闹中消耗自己。
周围人都在追降智短剧,你在啃《百年独孤》时,你很难不孤独;
周围人在游戏里喊打喊杀,你在看《老子》《庄子》时,你很难不孤独。
但活得孤独是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
一个清醒的灵魂,即使永远无人理解,他也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因为他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学会与孤独相处,便是你自我回归的开始。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不是无人问津,而是强大自己
有些年轻人毕业之后、工作之前,会开启一段较为长期的旅行,在旅途中学会和自己相处,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让自己的内心更有力量。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写到: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
人和人的差距,不在天资,而在于是否能把独处的寂寞,转化成往前走、向内修的契机。
如果你感觉自己正在过一种无人问津的生活。
无需伤感,无需自怜,你正好用这个静默期,让自己愈发强大。
多年之前,我辞去了杂志主编的职务,从北京回到家乡的小村,一年半时间,我的生活中只有阅读、写作、运动,基本是与世隔绝了。
后来有朋友问我:没有社交,没有朋友,日子是否会觉得孤单与漫长呢?
我说恰恰相反,我体验到的,是一种思想的丰盛和内心的壮阔。
来源:洞见
作者:洞见pumpkin
原标题:《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
编辑:赵晓倩
责编:马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