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上升组合体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区着陆,经过30天的长途跋涉成功抵达“月宫”,开启了月背采样的新篇章。西安硬科技为“嫦娥登月”全程助力!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简称六院)为嫦娥六号着陆器量身研制的推进分系统包括7500N变推力发动机、150N发动机以及贮箱、气瓶等10余种其他产品。助力嫦娥六号实施动力下降时,速度从每秒约1.6公里减到0(即悬停状态),高度从15千米降至不到3千米,从而实现减速。只有发动机“推得稳”,嫦娥六号的速度才能“变得准”。
7500N变推力发动机是六院自行研制的我国首台变推力发动机,可实现推力从1500N到7500N大范围的连续变化,具有性能高、适应性强、燃烧稳定、结构简单等特点。可按照探测器的控制指令准确快速无级地改变推力,实现探测器的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及月面软着陆。该型发动机曾经助力嫦娥三号、四号、五号3次连续成功登月,成功率100%。
150N发动机是为嫦娥系列探测器专门进行减重及提高可靠性设计而成,为满足探测器严苛的重量要求,相比此前同类产品,发动机整体减重“瘦身”42%,单台产品仅不到1kg,比两瓶500mL矿泉水还要轻,最小位置的孔径比笔芯头还要细,同时能保证数万次脉冲和数万秒稳态工作寿命,确保嫦娥六号全程高精度、稳定、可靠飞行。
△这是6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背的模拟动画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简称西安分院)研制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通过提供嫦娥六号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的距离和速度信息,让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成功实现“泊车”。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相当于在着陆器上安装了一部“泊车雷达”。
△这是6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背的模拟动画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另外,西安分院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研制的测控天线,以及为鹊桥二号中继星研制的中继通信分系统、天线分系统以及测控分系统在落月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测控天线相当于嫦娥六号探测器随身携带的“手机”,地面与月球之间的测控通信主要依靠这部“手机”完成。
落月时,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和嫦娥六号探测器之间会交互大量的信息,信息的传输都是由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完成的。西安分院为鹊桥二号中继星研制的中继通信分系统、天线分系统以及测控分系统,成功建立了对月球背面的中继通信链路,让“不可见”的月背降落“一切尽在掌握”。
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之后,嫦娥六号探测器将继续开展后续的“挖土”行动,西安分院为嫦娥六号研制的测控天线、数传子系统、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将继续发挥作用。
成功着陆月背
只是此次旅程的开始
让我们继续期待嫦娥六号
不断传来更多好消息!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关颖、新华社丨图:新华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丨编辑:程渭丨校对:王军望丨审核:陈颖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