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枣庄部分已耕种的土地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塌陷现象,地表裂开多条裂缝,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塌陷的土地位于山东枣庄的一个村落,这些土地原本是用于耕种的农田。根据当地村民拍摄的视频和照片显示,裂缝错综复杂,深深嵌入地面,有的裂缝甚至清晰可见农田里的农作物秸秆。目前,事发地所在镇已经将相关情况向上级报告,相关部门正在紧急调查中,以尽快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什么情况下会引发土地开裂和塌陷?
能够引发土地开裂和塌陷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情况下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
地壳活动:如板块挤压、拉伸或地震等,会导致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地表岩层发生断裂、错位或抬升,进而形成地裂缝或塌陷区。
地下岩石层的变化:地下岩石层的抬升或下沉,以及岩石的溶解和侵蚀,都可能导致地表出现裂缝和塌陷。
可溶性岩石的影响:在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比如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其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可能导致岩石层中的空洞和裂缝,进而引发地面塌陷。(山东枣庄不符合这种地质构造)
极端气候条件:干旱、热浪等极端气候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干燥、收缩,形成裂缝。同时,长期的寒冷气候也可能导致土壤冻结和融化,引起地表变形和塌陷。
地下资源开采:长期的矿产开发、地下水资源开采等活动,可能导致地下岩层结构发生变化,或者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使土壤失去支撑,发生塌陷。特别是当开采后未能及时回填或处理采空区时,风险更大。
枣庄部分耕地塌陷是地震的前兆吗?
枣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隆起带和华北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构造力较大,容易发生地壳运动和地下构造变化。这种地质背景可能导致地裂现象的出现,而不仅仅与地震有关。
枣庄市的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次之,这些地质构造活动也是地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地震前兆通常包括地震活动异常、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等多种现象。但并非所有地裂现象都是地震的前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判断。
从目前情况看,枣庄并未发生明显的上述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征兆现象,因此有一些网友提出的关于地震的前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是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吗?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切割强烈,枣庄市已发现矿产57种,其中煤炭、铁矿、磷矿、石膏、石灰岩等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查明资源储量较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在滕县煤田、官桥煤田、陶枣煤田等地集中分布。
从理论上看,长期的煤炭开采会在地下形成采空区,如果未能及时回填或处理,这些采空区就会形成地下空洞。这些空洞会破坏地层的自然平衡,导致地表稳定性下降。当空洞上方的地层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如降雨、地震、重载等)的影响时,就可能发生地表开裂甚至塌陷。
如果从因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塌陷的特点来看,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危害重的性质,煤矿开采后,地下大面积被采空,导致顶部岩层失去支撑,进而发生弯曲、张裂、冒落,在地表形成塌陷坑或塌陷洼地。这种塌陷往往影响范围广泛,规模较大,且对地表建筑设施、道路、农田等造成严重破坏。
从塌陷坑或塌陷洼地的形态看,因采矿发生的塌陷坑多呈椭圆形,塌陷中心与采空区基本对应,边缘常有密集的张裂隙。塌陷坑内可能无积水,也可能因地下水位上升或降雨等原因而积水。此时,地表出现地鼓、环形开裂或局部下沉等变形现象。
同时,周边的井、泉、塘等水域会水位骤升、骤降,流量的突增、突减,冒水冒气,水色突浑,翻砂涌泥等现象。很显然,从网上公开的信息看,并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虽然发生问题的耕地区域,从大尺度上看有可能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是并不具备采煤塌陷发生前和发生后的特点和条件。
枣庄耕地开裂塌陷的可能原因分析
笔者认真观察了网上关于枣庄耕地开开裂或塌陷的图片和视频,发现多是长度较大的、具有一定宽度的裂纹,其走向、尺寸等并没有明显的规律,结合近一段时间枣庄的天气以高温、干旱为主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引发枣庄部分耕地开裂塌陷的原因,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干旱所引发。
一方面是土壤水分蒸发与收缩作用的结果。在高温和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会大量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急剧下降。随着水分的蒸发,土壤体积会发生收缩,尤其是粘土和壤土等塑性土壤更为明显。这种收缩会导致土壤表面和内部产生裂缝。
另一方面是土壤结构变化的结果。长期干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不足,土壤颗粒之间的粘结力减弱,土壤易于板结。板结的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变差,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开裂。
与此同时,华北平原长期存在高强度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使得地下水位发生明显的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地下岩层的稳定性,使得部分耕地的上层支撑作用减弱。
再遇上今年这里持续性的高温干旱天气,抽取地下水进行抗旱灌溉,土壤结构又发生了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