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财经新闻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土豆≠馬鈴薯?!台灣綠營政客果然又「土」又「逗」……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土豆怎么改名

台灣一本初中生物教科書稱呼馬鈴薯為「土豆」,日前遭綠營立委指「未使用『台灣用語』」,更被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改正」。該教科書出版社公開道歉後,許多台灣民眾認為當局小題大做,更有教育專家批評,仿佛回到「戒嚴」時代。

有中國國民黨人士諷刺說:由於「台灣」一詞也是大陸人取的,所以民進黨也不該使用,更不應稱自己是「台灣人」,而要改稱「土豆人」,這樣才能彰顯「這個人民又土又逗」。

綠營政客

讓台灣重返「戒嚴時代」

綠營側翼小黨「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日前質詢時,拿出將馬鈴薯稱為「土豆」的教科書向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提問,「土豆」是指什麼作物?潘文忠回應稱台灣的「土豆」是指花生,並面露驚訝表示該教科書不會通過審查,「台灣教科書怎麼能用『大陸用語』?」

土豆怎么改名

土豆怎么改名

潘文忠

潘文忠強調,經過當局教育部門審定的教科書必須使用「台灣用語」,如果有出版社在內容用語上出現紕漏,教育部門會進行「糾正」。出現「土豆」用語的出版社隨後也公開道歉,並表示會就相關內容進行修訂。

此事一出,馬鈴薯的「土豆」稱呼在台灣輿論場掀起熱議。如被綠委點名的教科書內容顯示,台灣許多餐廳都有「酸辣土豆絲」等菜品,不少民眾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以「土豆」稱呼馬鈴薯是司空見慣之事,限制教科書不得出現相關表述是小題大做。

綠營立委特地將「稱馬鈴薯為土豆」炒作為「大陸用語」,是為了繼續在教育上進行「去中國化」「去大陸化」。實際上,將花生稱作「土豆」的說法來自於閩南語,意即「生長在土中的豆子」,是對花生的植物特性的描述,潘文忠所謂的「台灣用語」其實是閩南語說法。

土豆怎么改名

查閱台教育部門編纂的辭典可以發現,「土豆」是花生的別名,同樣也是馬鈴薯的別名,由於台灣語言使用環境多元,「土豆」可能在不同語境下指代不同作物。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就痛批,台灣教育部門審批的字典有指出「土豆就是馬鈴薯」,所以潘文忠今次是「自打嘴巴」。

綠營政客費盡心機地在教科書中挑刺,反被自家編寫的辭典「打臉」,但潘文忠不假思索地配合「糾正」教科書,更顯示當局意識形態已完全淩駕專業素養。有台灣教育界人士表示,潘文忠的回應顯示台灣仿佛回到「戒嚴時代」,稱呼用語也成為政治敏感問題。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令」後,兩岸探親也隨之開放,民間交流自此恢復並愈加熱絡,語言文化也在這期間不斷交融。近年來,大陸流行文化興起,例如「網紅」「學霸」等許多用詞逐漸被台灣民眾所接受,當這些詞語脫口而出時,台灣民眾自然不會去想這究竟是不是「大陸用語」。

台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去年「世界母語日」時致詞表示,促進不同群體語言的使用,「有機會令各群體互相了解、尊重」。綠營政客對待「土豆」的做法與蔡英文的致詞「南轅北轍」,顯然又是一次「逢中必反」的政治操弄,在兩岸渴望互相交流的當下,此類操弄已經站在了主流民意的對立面。

蔡正元講得好:

民進黨「又土又逗」

土豆怎么改名

蔡正元

對於馬鈴薯是不是「土豆」的「官司」,中國國民黨籍前立委蔡正元昨日(4.19)在臉書發文狠酸。他說,土豆、馬鈴薯的稱呼都是大陸人的發明,民進黨現在以土豆是「大陸用語」為由要禁止,實在很搞笑,真正的土豆,就是那些知識低落、又土又逗的民進黨政客,「台灣可以改名為『土豆共和國』了」。

蔡正元表示,馬鈴薯和花生都是16世紀後,才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從南美洲帶到亞洲地區的作物。其中,馬鈴薯原產於秘魯和玻利維亞,因為長得像中國古代的馬鈴,被福建人稱為馬鈴薯,在大陸東北則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長江流域稱洋芋,因此才有洋芋片、土豆、馬鈴薯、洋芋等不同的稱呼。

至於花生,蔡正元也說,其原產於秘魯和巴西,傳到大陸後被稱為花生、地豆、長生果、番豆、土豆,其中土豆是福建人在說的,廣東人則稱花生為番豆。蔡正元更狠酸,花生、馬鈴薯稱呼都是都是大陸人取的,民進黨應該全部禁止,再另取它名,表示台灣人「真的不是中國人,不屑使用中國人的稱呼」。

蔡正元進一步諷刺說道:由於「台灣」一詞也是大陸人取的,所以民進黨也不該使用,更不應該稱自己是「台灣人」,而要改稱「土豆人」,這樣才能彰顯「這個人民又土又逗」。

(據香港商報、中通社等)

土豆怎么改名

文章来源:香港下午茶,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