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网作文、诗词、文学知识分享平台

【福建税务】把木耳还给森林 ——读《我的阿勒泰》

新人999|
3

福建税务

福建税务

把木耳还给森林 

——读《我的阿勒泰》

福建税务

在此之前,我对于木耳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吃之前需要对木耳进行充分地泡发、清洗。其次就是前年参加“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前往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古田县银耳基地内,看到朵朵银耳整整齐齐地排好队,色泽洁白,还蛮乖巧可爱的,哪知道木耳还能引起一场混乱?

翻开李娟《我的阿勒泰》,文字细腻而充满哲思,在未到达新疆的空间里,我似乎能闻到那大地青草香,那片广袤的草原为我打开生活的辽阔,也熨平我心间的褶皱,疗愈疲累的身心。

福建税务

剧照

福建税务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篇《木耳》。原本这儿是没有木耳的,最近几年才突然诞生,没有木耳的日子是非常寂静和简单的,心也没有涣散掉,但有一天,林场里汉族伐木老头发现木耳并且告诉她们的时候,变化就开始了!哈萨克牧人当然比她们更熟悉山野,但是他们无法理解什么是“木耳”,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李娟母亲便创造出新词“喀拉(黑色)蘑菇”——那是生长在群山阴面浩浩荡荡的森林里,深暗、阴潮、黏稠。森林里都是“我”爱的绿色,因为绿更自由一些,能去向更远的地方,所以相比于在缝纫机前干活,“我”更乐意同母亲一同出去采木耳。但走在绿意流淌的世界里,并不能真实地踏着大地,因为这森林中的绿并不简单,其质地是富有弹性的,需要非常敏感地行走,费许多力气才能找到这喀拉蘑菇。

李娟的母亲敏锐地嗅到商机,去的地方越来越远,采木耳的经验越积越多,木耳的价格也飙升至离谱,采木耳的队伍越发壮大,甚至原本卖鱼换点零花钱的小孩子也改成卖木耳了……木耳数量明显变少,人类的狂热贪婪让小小的木耳无处藏身,最后只好消失。被经济利益驱动的人翻开草皮,挖党参、虫草,不顾一切掠夺,恨不得吃干抹净。终于在第三年,这里彻底乱套了,爆发了牲畜大规模瘟疫,随后山上封锁戒严了,接着出现了混乱事件,再后来,第五年或第六年,再也没有木耳了,依赖木耳生活的人也逐渐散去。

这里的一个个上演着些许滑稽戏的原居者却一个个知晓着天命与自然的各种道理,在长久的时间中,他们也成了这大地山川中的草木一般的葱茏。但木耳引得了外来者,他们的贪婪欲望和争先恐后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喧嚣声充斥着耳畔。

生活在继续,但并没有恢复原状,更多事物分秒不停地到来,很多巨大的变化变得无从感知,那又是怎么一种无言的忧伤?现如今,只要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事物都被人们疯狂地追逐,所有人都在不知疲倦地加速奔跑,奔跑的速度胜过了想象。你看,连风光秀美、万物共生的阿勒泰也不能保持其最简单、最自由的属性,被迫卷入混乱。不管是散文集还是同名电视剧都告诉我们:在阿勒泰,不能着急,一切要有敬畏之心。要给夏牧场时间休息,要给牛羊马儿足够的爱护,要同牧民真诚地交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生态和经济是一对矛盾关系,“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或是“想用满目疮痍换取好日子”都是片面的做法。李娟用朴素明净地语言讲述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需要敬畏自然。人和自然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所有生物都必须报团取暖才可安然无恙。森林之于我们,本是最为彻底的一种陌生。人性的贪婪,既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也是导致许多哀伤的因素。“不能够只满足我们自己那一点点生活需求”,让“哪儿都有的”大山特产喀拉蘑菇成为“稀罕死人的”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不让阿勒泰后来人发出“这世上真的有过木耳吗”的感概,而要让木耳的半透明光泽能够闪烁在幽暗浓密的森林当中,就那么美好地生长着,人也不必失落忧伤,造物者之无尽藏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管是人和人亦或是人与自然,相互之间,平淡清澈,和谐美好,慢慢感受,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作者:福安经济开发区税务  吴怡

福建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