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网作文、诗词、文学知识分享平台

#很努力地成为一个懒人# 为什么做一个“懒人”也很好?

新人999|
3

很努力地成为一个懒人

“你确实很努力,但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要勤奋一点...”

“做事效率比不上别人,就要多花点时间...”

“笨鸟先飞知不知道?做人做事要勤快!”

“勤能补拙”似乎很早就被深埋进人们的潜意识,成为大部分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懒”也就自然演变成了众矢之的。

无论是在家、在学校、在公司,相比于过分努力而无所成,大家似乎更不愿意接受懒惰的人。

甚至有一种定性思维认为,成果暂且不提,懒就代表着态度有问题。以致大家谈及某个很成功的懒人时,说法也基本是这样的,“真不知道这么懒的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命”。

而其实,事不尽然,懒惰并不从来都是坏事情。

很努力地成为一个懒人

懒,是一种创新

通常情况下,一个合格懒人的惯性思维是这样的:得找个更简单的方法处理一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必要”是发明之母的话,懒惰应该就是它的父亲了。

1930年代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John Atanasoff教授就曾大大咧咧地宣称:我太懒了,不喜欢运算,所以就发明了电脑。所谓一劳永逸,古人诚不欺我。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太多事情无从考究,但貌似“偷懒”的念头确实驱动了不少创新,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生活的便利度。

像是,追求快却“懒得走路”,马车演变成了汽车、高铁、飞机... 想吃大餐却“懒得下厨”,美团、饿了么随叫随到... 想要社交却“懒得出门”,双微一抖就能喂饱你所有好奇心...

懒得带书,揣个kindle就能带走一个图书馆;懒得看纸质地图,打开GPS还能规划最佳路线;懒得化妆,按下一键美颜更是事半功倍!

也难怪有网友感慨“又废又懒的生活,实在是乐在其中”。的确,当懒惰的心态碰上麻烦事,往往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带给人们意外惊喜。

比尔?盖茨就曾说过:“我会选择一个懒惰的人来做一份辛苦的工作。因为一个懒惰的人会找到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连大佬都如此表态,看来学会正确偷懒,也能成为很好的个人谈资。

很努力地成为一个懒人

懒,是一种自律

记得很久之前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

巴菲特有个飞机师,叫做弗林。他为巴菲特开了十多年飞机。有一天,弗林问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样获得成功呢?”巴菲特回答说:“第一步,你要圈出25件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个评分。第二步,圈出5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你觉得要怎么做?”弗林答道,“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马上开始做这5个,有机会再去做那20个。”

巴菲特听完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这样就完全错了!接下来,你这一辈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20个目标。因为人这一辈子做好5件事,已经非常非常难。这些有点儿希望,又不可能穷尽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20个,它们只是幻觉;那5个勾勒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你。”

确实,对所有感兴趣的事物都来者不拒,往往会控制不好自己的生活重心,进而影响到个人工作效率。所以说,懂得适当的对兴趣偷懒,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

很努力地成为一个懒人

懒而好学,该怎么平衡

如果说“懒”是大多数人的潜意识追求,那么“好学”就是更多人最原始的欲望。

从呱呱落地开始,我们学爬行、学说话、学游戏,一次次去体验新鲜感,对所有自己不曾了解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窥探欲。尽管慢慢因为怕麻烦开始压抑自己,可向往新鲜事物,始终是我们的通性。

“抖音一分钟,人间三小时”就是较为典型的案例。在每次告诫自己刷完这条视频就关机的下一秒,手指已经习惯性滑到了下一个视频,紧接着就是没有多余挣扎的自我催眠。而就算暂且退出了当前界面,还有更多鲜艳的未读小红点在诱惑着剩余的理智。让工作和生活中的我们,被迫在各种诱惑面前缴械投降,接受着更多“无用资讯”。

好学的欲望很强烈是件好事,可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无用资讯上就太过奢侈了!然而,面对连环轰炸的无用资讯,理智总会有不够用的时候,这又该怎样平衡呢?

其实,就同巴菲特对那20个目标偷懒一样,我们也可以学着偷懒一些,也就是试着减少自己直面诱惑的概率。既然查资料是工作时无法避免的动作,那选择一个更专业、更有深度且没有多余无用资讯的平台不也是一种对策么?

财经秘书拒绝无用资讯,坚持做到让重要信息简要的出现!

文章来源:财经头条APP,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