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网作文、诗词、文学知识分享平台

【资讯】品味新墟古粽,感受家乡味道

新人999|
3

资讯

乡土文化是地方族群繁衍发展的

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

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短平快阅读

已经成为趋势

为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

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

阳江日报利用新媒体

开设“吾乡吾土”栏目

旨在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

为阳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本期,我们跟随笔者去到新墟

尝尝长条形状的新墟古粽

资讯

新墟古粽

文/图 陈云娟

新墟古粽有着它独特的风味。它用露蔸叶做粽叶和粽带,外观是长条形状。露蔸叶也叫做簕古叶,所以,新墟人把粽子称之为“古粽”。

簕古叶是一种野生植物,深绿色的叶片长而结实,叶缘和叶背中有锐刺,要把簕古叶中间和两边的尖刺去掉,将中间凸起的部位用刀上下来回刮压成扁平状,再放入沸水里煮,经过一轮复杂的工序后才可以用来包粽子。

资讯

我想起小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前夕,我和妈妈都会去外公的家里面帮外公包古粽。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外公:“簕古叶要到外面去寻找,工序繁多又扎手,为什么不买粽叶包呢?”外公笑笑答道:“簕古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糯米湿热,煮古粽时,糯米吸收了簕古叶的香气,不仅降低了油腻感,也让糯米不那么湿热,还带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我听了,点头说懂了。

观看外公包古粽,是我最享受的事情。我搬张凳子坐在外公的旁边,用崇拜的小眼神看着外公包古粽,顺便为外公当起了小帮手。外公包古粽的手法相当娴熟,只见外公拿一条簕古叶卷成一个尖角,放入已调配好的糯米,铺平,依次放绿豆肉、肥猪肉、上下两端各放上半个咸蛋黄,再放绿豆肉,最后放少量糯米覆盖住所有的材料,把另一端的簕古叶折起来包裹严实,不留缝隙,再绑上簕古带即可。一眨眼的功夫,一条翠绿的古粽便展现于我的面前。外公也曾手把手地教我包古粽,可笨手笨脚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不是簕古叶不听我的使唤,就是糯米和馅料总是调皮地往外逃,没耐心的我,只好“善罢甘休”。

古粽包好后,妈妈和外婆把一个个翠绿色的古粽倒入锅里面煮。俄而间,锅中水开,一股簕古叶淡淡的清香味香飘四溢,煞是好闻。在等待古粽煮熟的间隙里,外公和我讲起了“端午节由来”的故事。外公说起故事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我听得津津有味。故事完毕,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息,诗人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

夕阳西下,大地穿上一层金...的外衣,树上洪亮的蝉鸣声,响彻云霄,仿佛它们也嗅到了古粽的香味。此时,妈妈和外婆去掀开锅盖,水蒸气婀娜多姿的飘逸着,妈妈随手拿起几条古粽放到盘子里,我见了垂涎三尺,等古粽稍微凉了,我们剥开了古粽,一股淡淡的簕古叶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咬上一口,簕古叶的清香味、糯米的软糯香甜和其他食材相融合,味道简直棒极了!

时光煮雨,岁月经年。外公在耄耋之年突然离我们而去,陪伴了我无数个端午节的新墟古粽,也在我的人生中嘎然而止。从此以后,我记忆里最珍贵的味道,只能深深永存于我的心底。

前几天,我堂姨在新墟包好古粽拿给我妈。我去到娘家,见到饭桌上温热的古粽,便拿起一条来吃。每嚼一口,总会唤起我对新墟古粽温暖的回忆,它那熟悉的身影,使我挥之不去。

阳江人把粽子称为裹粽或火粽,包的粽子都是三角形的,基本上用到的是粽叶,用簕古叶的极少。我也曾吃过用粽叶包的粽子,但味道似乎比新墟古粽总差了那么一些,或许,我把所有的怀想都藏在新墟古粽里了。

资讯

“吾乡吾土”专栏征稿启事

本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吾乡吾土”专栏,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现诚邀社会各界乡土文化专家、学者和网络作者赐稿。

       稿件要立足阳江乡土文化,内容可涵盖自然地理、风土人情、衣食住行、诗词楹联、历史文化、名人掌故等方面,以散文、随笔为主,一般不超过1200字,并适当配以图片、短视频。

       稿件内容要求原创,主题健康,积极向上,不得抄袭、套改,谢绝一稿多投。来稿请以电子版本形式发送至邮箱yjrbwxwt@126.com,并注明“吾乡吾土稿件”。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从优,请作者在文末附上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开户银行支行名称及账号等信息。

文审 | 董洪国

编辑 | 潘静思

校对|叶尚昕

审核 | 黄垚森

终审 | 黄   庆

日报精选 

曾庆存院士给阳江小学生回信 | 谈及理想,谈及战胜困难……

栏目推荐 

文章来源:阳江日报,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